找到相关内容10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边的愿行——普贤菩萨

    不善之业,能阻碍人进德修业,名为业障。三是:由三业所作恶因,将招感三涂苦果,谓之。今云忏悔业障,似偏于第二种业障,实则三障皆忏,如普贤行愿品言:“我昔所作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意语之所生...更能使人化敌为友,化干戈为玉帛。何况人能以善言代替恶口,以称赞代替怒骂,以真实语言,代替妄言绮语,现世即得口业清净之益,来生更获辩才无碍之,何乐而不为?   所以,称赞如来的结果,直接便可以启发...

    文珠法师讲述

    |普贤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11349345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讲记(二)

    修行的障碍。我们要忏悔的障碍有三种:一是烦恼,二是业障,三是。     (1)烦恼,主要包括贪心、嗔恨心、愚痴、我慢、嫉妒……这些烦恼阻碍我们去修行。因为有贪心,使人造罪业。贪心使人不得安宁。...  (3),因为一个人有了烦恼,就会造下种种的罪业,造了罪业之后,就要受到报应。因为造下的罪业,就像种子一样,种在自己的生命里,时候到了,就要受到报应。也许有人会说,我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,干了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933463237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赞》研究——兼论《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》(四)

    或释,在注释之后亦标“赞曰”二字,以下为《金刚经赞》。本号存三颂,颂的首句分别是:“众生与寿者”、“所作依他性”、“先身有”。  从内容上看,伯2629号背也与上述两号的《金刚经注颂释》一样,但其...依伯2039号背的次序,本卷残存第三十五颂至第四十六颂,共十二颂,每颂的首句分别为:“菩萨怀深智”、“众生与蕴界”、“证空便为实”、“众生与寿者”、“所作皆依性”、“先身有”、“空生重请问”、“人...

    达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84275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赞》研究——兼论《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》(十一)

    余声,此人虽有重罪,其罪消灭。更一释,前心起妄,合结罪业,后心觉悔,轻贱前心,即业结不成,故云:消灭。此人不久当得菩提。  赞曰:先身有,今日受持经。暂被人轻贱,重罪转为轻。  若了依他起,能除执...轻贱  先身有,今日受持经。暂被人欺贱,转重罪还轻。  若了依他起,能除遍计情。常依般若观,何虑不圆成。  颂应云何降伏其心  空生重请623问,无心为自身。欲发菩提者,当了现前因。  行悲疑似妄,...

    达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442760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(上)

    解脱道上的障碍,如《大乘三聚忏悔经》所说的烦恼、众生、法障、转后世,这样忏悔便不是简单的发露、说罪。另一方面,这些障碍是业障的延伸,众生即是异熟,即是业力成熟后而感果;法障是指修习大乘佛法的...,尤其是无始生命以来的种种业、烦恼,这样永不间断的忏悔观念便自然形成了。但是,对于现实的修行来说,每天的修行生活总是一种有间断而且又是连续的状态。  这就涉及到时间的观念,印度将一昼夜分为六时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446622.html
  • 圣严法师著:法鼓家风(3)

    四月十三日九十一学年度僧伽大学“考生辅导”)  不讲情理,讲悲智  出家不是件容易的事,往往会受到障碍自己的牵绊而没有办法成功。我们的障碍可分为业障、和烦恼,“业”是行为的意思,所以如果是因为身口意三业行为所造作的不善业而不能出家,那就是业障;而环境、身体都是果报,如果是因为环境或身体的障碍而不能出家,那就是。  习性重的人,烦恼也重  “烦恼”可分为知见的烦恼及习性的烦恼;知见的烦恼还容易处理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148256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

    成道不能,反而入魔有份。所以,“无所得”不仅是《心经》的宗旨,也是我们整个佛教的宗旨。  四、辨用  辨用就是辨别佛经的作用、用处。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,那么,《心经》有什么作用呢?教下讲是破三,业障,烦恼。我们人活在世上,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,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,都是由这三带来的。所以,只有破了三,才能度一切苦厄。下面我们把这三具体地解释一下。  障又分正和依两种。何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858288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忏法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

    ,接受僧伽的处分(一般称为‘作法忏’)。……‘修善以灭除’,就是善业力大了,善业成熟感果而恶业不受了。所以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(后来演变为忏悔无始以来的‘三’———烦恼、业障、)法门,是原始...达成彻底的忏悔。   《三昧水忏》指出,为了灭除烦恼、业障、,应该兴起“七种心”,其中最后一种心便是“观罪性空”:     第七、观罪性空者,罪无自性,从因缘生,颠倒而有。既从因缘而生,则可从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461566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释迦牟尼佛者,贤劫千佛中第四佛也。  若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闻此咒者,诵此咒者,持此咒者,净诸业障、、烦恼障速得除灭,于现在身修行三昧,念念之中见佛色身,终不忘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若夜叉...贪,身见有见及以无见,频伸喜睡,欠怯不乐,贪嗜饮食,其心墓瞢,心缘异想,不善思维,身口多恶,好喜多语,诸根暗钝,发言多虚,常为欲觉恚觉害觉之所覆盖,是名烦恼。”业障者,五无间罪重恶之病。障者,生在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颂疏

    未知令知,已知不坏,复令展转向上增长。言清净者,谓以大悲为本,身心调柔。恒不忘失菩提心者,谓安住大乘种性,修学其行。灭除障垢者,障谓烦恼业障,垢即烦恼异名,渭六垢等。一切妙行皆成就者,谓圆满福德...善根善巧方便,回向普贤殊胜之行。  △三、回向净土,有四:初、往生净土。  愿我临欲命终时,尽除一切诸障碍,  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刹。  愿于临命终时,尽除一切三,所谓烦恼、业障、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165311.html